返回
星闪互联mob 星闪互联mob

星闪技术 | 点亮万物互联

bg line bg line

2025年08月18日

星闪技术优势

现有短距无线连接技术在时延、带宽、抗干扰等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各类场景应用的进阶需求,这为新一代短距无线连接技术的出现提供了窗口期。

星闪(NearLink)是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是中国通信产业首次将三十多年来从跟随到领跑全球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创新地应用在近距离无线联接领域,是中国科技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星闪(NearLink)一套标准集合了多个传统短距无线连接技术标准的优势,针对传统技术的不足首次引入了Polar码等创新技术,为无线连接体验升级带来低时延、高吞吐、抗干扰、高精定位、通感一体等关键能力。

• 低时延

星闪通过超短帧设计以及缩短帧间隔等方式,使得空口排布更紧密,实现微秒级时延、更高回报率的效果。如下是蓝牙BLE协议和星闪SLE协议帧格式在空口排布时延上的一个直观对比。可以看到,BLE协议在1M带宽下,帧长需要184us,即使在2M带宽(BLE最大带宽)下,帧长也需要92us,两次发送(M-M)的时间间隔为7.5ms。星闪SLE超短帧在4M带宽下只需要49us,帧长相比BLE大大缩短,可调收发周期降到75us,两次发送(G-G)的时间间隔为248us。星闪SLE时延是蓝牙BLE的1/30,同等时间提供30倍的交互信息。

星闪SLE和BLE的帧格式

• 高速率

星闪通过设计大带宽(最高4MHz)和高阶调制(8PSK),达到更高的物理层传输速率12Mbps,相比蓝牙BLE提升6倍。如下是BLE协议和星闪SLE协议帧格式在最高速率上的直观对比。

星闪SLE和BLE的最高速率

• 抗干扰

星闪采用Polar信道编码技术,且使用干扰避让机制,在连接起始选择干扰最少的最优信道,当原有信道存在干扰信号时,跳选到更少干扰的更优信道。在同样3Mbps吞吐率的情况下,星闪的接收灵敏度相比蓝牙BLE提升7dB,也就是说星闪的抗干扰能力提升7dB,保证无线通信在干扰严重的环境下的稳定可靠性。星闪9Mbps和蓝牙3Mbps在灵敏度性能上相近,但星闪速率达到蓝牙的3倍。如下是BLE协议和星闪SLE协议在仿真数据上的直观对比。

星闪SLE和BLE的接收灵敏度

• 高并发

蓝牙BLE周期固定,所以多设备时空口易冲突,重传导致空口利用率低。星闪SLE通过C帧进行中心调度,协调传输时机和资源分配,错开不同设备的空口周期,大幅降低空口冲突,减少空闲等待时间,显著提升信道利用率。

星闪SLE和BLE的资源调度机制

• 精定位

在星闪持续增强无线通信连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供定位、感知等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引入相位差和飞行时间TOF测距算法,星闪定位精度相比蓝牙提升5倍。在星闪建立连接后,设备A发送全频段79个不同频点的测距信号给设备B,由于频率不同,波长不同,信号在空中会有相位的变化,信号到达设备B再返回设备A就会产生相位差。通过全频段79组相位差矩阵就可以计算出A与B的距离。再通过信号在A和B之间的飞行时间获取信号发送和到达的时间戳,验证确认A与B的距离,并带来更加安全、更大范围的精准测距。

星闪SLE的测距算法

• 通感一体

基于现有星闪通信硬件架构,以及双天线全双工设计及分时调度机制,通过空口及协议联合设计、频谱资源共享、软硬件设备共享等手段,实现通信、感知信号的同时收发和功能的一体化设计,达到通信功能与感知功能的融合共生。通信是A发B收,感知是自发自收。

在通感一体化的创新架构基础上,将多种神经网络相结合,深度分析感知信号的多维度特征,并且通过知识蒸馏技术极致压缩AI模型尺寸,实现了AI模型嵌入式部署,提供了更高的人感识别率和更低的误检概率。

星闪SLE的通感一体架构

• 安全优势

星闪落地自主创新的安全技术,包括:物理层引入随机扰动阻隔中继攻击;数据链路层引入SM4国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网络层支持数据强安全隔离,实现敏感信息安全传输;应用层支持ZUC、AES等动态密钥会话协商机制,保障通信安全,构建全系统的安全短距通信系统。

星闪技术定位

星闪(NearLink)是以用户极致连接体验为中心,解决传统无线连接技术无法满足的应用场景和体验需求。鸿蒙星闪,通过软硬协同,为智能终端打造“互联互通”的技术核心底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星闪从六个方面提升鸿蒙生态的联接质量与用户体验:更低的能耗,更快的数据传输,更低的传输时延,更稳定、可靠的无线连接,更广的信号覆盖,更大的组网规模。

星闪(NearLink)为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场景带来跨越式的无线连接体验升级,为广大企业创造了创新机遇。拥抱星闪技术,不仅能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竞争力,为营销赋能增值,更能为企业实现增质提效提供强大助力。

星闪生态繁荣

星闪(NearLink)自诞生起,得到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既有中国信通院、中国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中汽中心等国家级标准研究机构参与,也有中国移动、华为等世界级领军企业加盟。国际星闪联盟负责星闪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产业落地等活动。

国际星闪联盟于2020年9月由80家会员单位发起成立,2023年正式获批成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同年星闪拉开了商用的历史大幕。2024年是星闪规模化商用的元年。芯片,模组,开发板逐步成熟,测试与认证条件也已完备,已有包括华为、海尔、美的、中国移动等上百家企业推出搭载星闪技术产品,覆盖数码、家电、游戏等多个行业超100个品类。截止2025年6月,超过1200家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星闪标准和生态共建,汇聚了国内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场景的海量应用经验。

星闪生态产业链由接入层、服务层、应用层和行业协会标准等构成。接入层主要涉及芯片、模组、仪器等厂商,服务层包括提供云服务、通信服务,分发服务等厂商,应用层则涵盖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生态应用场景,星闪技术在这些领域提供低时延、高速率、抗干扰等传输服务。行业协会标准方面,信通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产业生态的发展。整个产业链通过上下联动,从芯片研发到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出,再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